【關心孩子身心健康 多傾聽 不責備】
今天又傳出台大高材生墜樓新聞,許多朋友很焦慮:孩子遠在外地讀書,該怎麼關心他?也有人擔心,學生壓力這麼大,是不是教育出問題?
季節交替之際,是憂鬱症最容易爆發的時期。現在又正值學生的期中考,憂鬱症加上課業壓力,一不注意就可能想不開。
而且,現在學生雖然不用煩惱經濟問題,但精神壓力卻比以前大。
以前我們不用學寫程式、不用做PPT,但現在學生什麼都要學,還要跟外國學生競爭。若又是在競爭激烈的大學,那壓力可想而知。
根據衛福部的報導資料,台灣的憂鬱症就醫人口達8.9%!(還不包含沒有就醫的!) 今年安南醫院也正式開設 #憂鬱症中心,顯見醫界也開始重視憂鬱症治療防治。
宜瑾要提醒大家正視憂鬱症:
1.「憂鬱症」是一種「疾病」,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。
要憂鬱症患者「想開一點」是沒用的!必須由專業的醫師治療。
2.允許憂鬱症患者休息。
憂鬱症爆發時,可能會喪失動力、自我懷疑、反應遲鈍、嗜睡、食慾異常等等,若持續給他大量工作,可能會讓患者更加想不開。
因此,與其要患者振作起來,不如對他說「沒關係,你累的話先休息吧」。
3.做孩子的避風港。
對家長來說,一定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的。但是有些人不擅長表達,明明心裡想的是「乖孩子,我們永遠支持你」,講出口卻變成「你要給我好好振作啊!不准想不開!」
宜瑾建議大家 #換一種語氣關心,明確地告訴孩子「沒關係,在外面受傷了可以回家,家人永遠都在。」就能讓壓力大的孩子有所依靠。
4.不要排斥就醫。
我們平常感冒的時候,若是小感冒,可以靠自體免疫力好起來,但若太嚴重就必須看醫生;憂鬱症也是一樣,若只是輕微的憂鬱情緒,可以多休息就好,但如果已經憂鬱好一陣子、甚至已經影響日常生活,那就必須看醫生。
現在精神科診所很多,連安南醫院都設置憂鬱症中心了,表示醫學界已經非常認真看待憂鬱症。自己或親友若受憂鬱症所苦,不用害怕,請勇敢就醫求助。
5.尊重每一個人的主觀感受。
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,有些人很怕熱,超過27度就熱得要吹電扇、有些人怕冷,才25度就要穿外套。對於情緒也是一樣,有些人對於經濟壓力特別有感、有些人特別討厭親情壓力、有些人不擅長社交……。
我們要學習尊重每個人的感受,請不要對憂鬱的人說「你怎麼抗壓性這麼低?!」、「這種小事都克服不了?」。我們一起當個善良的人,同理其他人的困境。
#正視憂鬱症
#關心自己也關心他人